173 施主若是听不懂大乘佛法,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_大清话事人
第六小说网 > 大清话事人 > 173 施主若是听不懂大乘佛法,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73 施主若是听不懂大乘佛法,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

  第174章施主若是听不懂大乘佛法,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

  紧急军务,大约是没毛病的。

  相当紧急,就好比钱塘江大潮,来时如怒马奔腾,退去一片狼藉,一泻千里。

  现场办公,突出的是主公的勤政!

  半个时辰后,

  李郁离开,掸掸袍子上的土,询问贾笑真:

  “本月的宣传重点是什么?”

  “如果不给清廷上缴钱粮,江南人人都能吃白米饭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“主公有什么指示吗?”

  “多从地域之争入手,有争议就有矛盾,有矛盾就好动手。江苏人很吃这一套。”

  “主公真乃天人也。”

  打发了这个不正经书生,李郁令亲卫去传苏十八。

  苏十八在靶场训练,赶到这里还需要点时间。

  于是,这段空闲就留给范京了。

  他汇报了吴县的一些情况,主要是府库储量和武装力量的掺沙子。

  “衙役的三成、民壮弓手的五成、巡检司的四成,都是咱们的人手。嗯,老范,你做的不错。”

  “黎县尊如今放手了,不过他那一份分润真不轻,寻常的知府都拿不到。”

  “不要心疼,能用钱的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”

  说到这里,范京突然想起一个人:

  “主公,王县丞是个隐患。最近他虽然不再公然和我们作对了,可是却像两条平行线,一直保持着距离。我怕~”

  李郁抬手,打断了他的话:

  “我来安排,让他死于镇压民乱,给他的家眷挣一份抚恤金。”

  ……

  远远的,苏十八的身影出现了。

  李郁笑道:

  “这是一匹桀骜的西北独狼,养不熟的。”

  “主公慧眼如炬。”

  范京突然有些明白了,刚才的紧急疏散并不全然荒唐。

  在那么一瞬间,他心生遗憾。

  在吴县当典史,不如一直坐镇西山岛,更能巩固和主公的私人关系。

  不过转念一想,杜仁也被外放了,心里就平衡多了。

  “标下苏十八,拜见主公。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

  苏十八这段时间见识到了李家军的实力,大为震惊,羡慕嫉妒。

  自然也明白了李郁的真实目的,是造反!

  所以,他干脆来了个双膝跪地,磕头山呼万岁。

  谁说西北汉子桀骜不驯,只会站着死的。

  至少苏十八不是,他灵活的很。

  李郁一言不发,沉默了许久。

  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,大清朝百姓虽然愚昧怯弱之人很多,可桀骜胆大之人也不少。

  还是那句话,基数太大了!

  哪怕是百分之一,绝对值都是个巨大的数字。

  沉默,就是施加压力。

  苏十八的后背开始冒汗,终于听到了一句:

  “起来说话。”

  他满心欢喜,坐在了地上。

  “苏家堡的血仇,我是支持你报的。但兰州距离千山万水,实力相差悬殊~”

  苏十八默然,他知道这是实情。

  王望在甘肃做布政使,不知猴年马月才有机会。

  李郁观察着他的眼神变幻,轻轻说了一句:

  “不过,王望就快要调任浙江巡抚了。”

  “真,真的吗?”

  “朝廷的邸报,在我面前没有秘密。”

  苏十八大喜,又是两个响头,额头隐隐渗血。

  “求主公给我复仇的机会。”

  “快了,不过你先去办几件事,证明一下我没看走眼。”

  “属下若办不好,就提头来见。”

  ……

  李郁看着范京,示意这货接下来交给了。

  “小苏啊,跟我走吧。”

  坐船离开西山岛时,苏十八惊鸿一瞥,瞅见了“太湖幽灵号”。

  正在船坞进行改装,增加火力密度。

  密密麻麻的火炮,让他看傻眼了。

  “这,这~”

  “嘘。”范京神秘兮兮。

  “明白,我明白。”

  “主公很宠爱你那位义妹,这是看在她的面子上给你机会,你要珍惜。”

  “谢谢主公,谢谢范大人。”

  在这一刻,苏十八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。

  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、天真书生,而是出身于兰州府豪强,枪棒骑射读书都有涉足。

  天上掉馅饼,陌生大哥天使投资的事,普通人或许会信。

  他是绝对不会信的。

  作为豪强,良心道义都是放在秤上卖的。

  有良,就没法强。

  有心,就没法豪!

  如果没有苏卿怜的枕头风、还有王望即将调任杭州,双重利好,逻辑上讲得通。

  他一离开西山岛,就会考虑逃亡。

  命,宁可把握在自己手里,也不要交到别人手上。

  但目前看来,最优选择是先蛰伏一段时间,攒点家底,再脱离李家军序列。

  “小苏,你在想什么呢?”

  “哦哦,谁不说咱太湖美,我在欣赏。”

  范京也作势,趴在船舷介绍起了湖景。

  在吴县当典史的这段时间,他的见识突飞猛进。

  了解了不同阶层的不同心态、逻辑。

  也学会了如何驾驭属下,聪明的、不太聪明的,忠诚的、不太忠诚的,有才的、不太有才的。

  回家后,也时常对夫人讲起。

  夫人毕竟是世家女,家学深厚,对这些拿捏人心的事有很深的研究。

  范京对于如何做上司,如何做下属很快就有了更深的领悟。

  哎,大清,哎,糟粕,哎,真香!

  ……

  如今的一府九县,各路蟊贼如同过江之鲫,此起彼伏。

  这就是江南绿营被打残的结果,威慑消失了。

  汛兵、巡检是不愿意打仗的,都缩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
  胡游击,和黄守备最近很吃香!

  二人分别率领城守营、平望营,四处出击剿匪。

  但官绅们都认为胡游击打仗是勇猛的。

  身为游击将军,却甩掉官袍,绕起辫子,光着膀子举着大刀片,冲锋在前。

  紧随他的几十精锐,也是如此作派。

  赤膊猪突,主打一个勇猛!

  大清朝不论官民,就吃这一套。

  这么一冲,蟊贼立马崩溃,丢下几具尸体,其余作鸟兽散。

  胡游击从不追击,返回后穿好官袍,在众人面前擦拭带血的佩刀,无他,要饷!

  士绅们不敢不凑银子,否则下次再遇到蟊贼作乱,这位猛将就不来了。

  城守营的弟兄们那是明码报价,绝不含糊。

  奔波作战了8个地方,人却是长膘了。

  平望营就混的差多了,士绅们的评价是“下勇”。

  黄四在东山团练参观了一段时间,学的是正经的军阵。

  他剿贼,无论对方是十几人还是上百人。

  都是先整队形,盾兵在前,长矛兵紧随其后。

  兵丁们人挨着人,肩并着肩,在鼓号声中齐头并进。

  弓箭手和鸟枪手则是在两翼提供火力。

  士绅们见了,直摇头,说这是乌龟壳打法。

  即使有一次,平望营将一股慌不择路的蟊贼赶进了池塘,几乎剿杀殆尽。

  士绅们也认为,平望营不行!

  在府衙,邀请城守营作战一次的开拔银子是500两,平望营只值200两。

  士绅们宁可邀请身价更贵的城守营,也不太看得上平望营。

  胡之晃得意洋洋,悄悄点拨黄四:“咱也是演员,战鼓一敲,这就算是扮上了,扮相最重要,一定要霸气,符合他们对于关二爷张三爷的想象。”

  黄四恼火,摇头像拨浪鼓。

  他拒绝学习城守营的先进经验,依旧是呆板的乌龟阵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liu.cc。第六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li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