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4 步军统领衙门,奉旨弹压京旗!_大清话事人
第六小说网 > 大清话事人 > 304 步军统领衙门,奉旨弹压京旗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04 步军统领衙门,奉旨弹压京旗!

  “害,您快别提了。这白米涨到了37文一斤!诸位听听,高碑店劫道的也不过如此吧?”

  这一句抱怨,引来了极大反响。

  下五旗的这帮旗人,最近哪在家里不是窝着一肚子火。天天被婆娘念叨:银子不够用,市面上东西太贵!

  ……

  砰,脸喝的像猪肝色的那三爷突然一拍桌子:

  “老子就搞不懂了。既然朝廷已经击败了江南伪吴王,官兵都从江西一路杀到苏州府了。那这米价,怎么还居高不下?”

  众旗人一哆嗦,惊恐的望着老那。

  那三爷也意识到自己这话僭越了,甚至有“江南分子”的嫌疑。

  一咬牙,赶紧换个靶子:

  “皇上圣明,抚远大将军英明。肯定是那帮奸商在故意炒高粮价!”

  “那爷,这话怎么说?”

  “哼,朝廷大兵杀入江南。那漕粮马上就如山呼海啸一般涌入京城,米价嗖一下就跌到谷底。可是这帮米业掌柜的心踏马全黑了。他们就抓着这吭节,想狠狠的赚一把。”

  旁边立马有人响应:

  “这帮孙子够缺德!这是抓住了咱们旗人的软肋,过年大于天!”

  “妈的,那咱就这么由着他们欺负?”

  ……

  砰,那三爷又拍了一下桌子。

  “不能够!四九城的爷们联合起来,去评评理。”

  “走!”

  寒冬腊月,可是没下雪。

  所以一路上这队伍越来越壮大,逐渐汇聚了上千旗人。

  人来疯,是京旗的特征之一。

  平时有点怂,可同伴一多,这胆子就能大到天上去!灶王爷都敢拉下来抽俩脆的。

  顺天府巡街的差役一看,就吓的赶紧钻胡同。

  “快,回去禀告府尹大人。”

  很快,这帮人就瞧见了一家正在营业的米铺子。

  气势汹汹的走过去,指着米铺挂着的价格牌子:

  “白米,卖38文一斤?”

  伙计也有点缺心眼,强硬的回了一句:

  “上午卖37文,下午卖38。明儿说不准就40文。”

  “哟呵,你踏马的敢这么和旗大爷讲话?老少爷们,揍他个兔崽子。”

  一群旗人揪着伙计,推到大街上一顿暴淬。

  那三爷挤不进去就在人群外面直跳,兴奋的直喊:

  “砸,砸这个黑心铺子。”

  ……

  一顿稀里哗啦,招牌被摘下来了。

  各类大米被泼的满地都是。

  掌柜的被打的躺在地上直叫唤,满脸是血,嘴里念叨着:

  “你们等着,这可是户部司官王大人的铺子。”

  谁料,旗大爷是出了名的吃软不吃硬,嘴上不饶人。直接把户部王大人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。

  “走,下一家。”

  “不行,咱们还是去都统衙门抗议。这事得从根子上解决。”

  于是,乌泱泱的旗人又涌入了距离最近的正蓝旗都统衙门。

  挥舞着拳头大喊:

  “惩治黑心米商。”

  “旗人才是大清根本。”

  都统衙门大门紧闭,内部慌成一团。

  兵丁们忙着拿木杠子顶住大门,拿梯子趴在围墙上观望。

  那三爷中午的酒劲还没下去,瞅见旁边有个鸡蛋白菜的摊子,就走过去抓起2个鸡蛋。

  “大爷,您还没给钱呢。”

  “我去你大爷的,爷们挺身而出为民请命,拿你2个臭鸡蛋,你还想要钱?”

  说着,嗖嗖。

  两枚鸡蛋砸进了正蓝旗都统衙门。紧接着,无数鸡蛋白菜叶飞进去。

  这还不算,有几个年轻的愣头青居然把馄饨铺子的炭火给扔在了门上,把朱漆铆钉大门给烧黑了

  ……

  一阵冷风吹过,

  那三爷酒意瞬解,他望着乱哄哄起火的现场,猛地一激灵:

  我是谁?我在哪儿?我在做什么?

  嚓嚓嚓,两边的巷子口传来了整齐的步伐,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奉命弹压。至少有数百人举着长矛整齐的压了过来。

  坏了!

  深谙衙门行事逻辑的那三爷,一秒钟都没有耽搁就冲进了旁边的小胡同,以从未有过的迅猛身手翻过了围墙,逃脱了被逮捕的命运。

  回到家里,他愣是3天没敢出门。

  生怕被抓进大牢里过年。正如他所料,足足100多号旗人在都统衙门的大狱里过的年。

  朝廷震怒,

  流放了5人,杖责了31人,其余被逮捕之人皆停发一年的铁杆庄稼以示惩戒。

  在理藩院当差的那三爷,虽然爱吹牛,可对于大事很清醒。

  凡事不看损失,得看性质!

  一旦动手烧了砸了都统衙门,哪怕仅仅是熏黑了大门,那性质就变了!

  ……

  裕泰茶馆的生意冷清了许多。

  京旗的爷们被吓的不敢出门喝茶吹水了。

  据说,紫禁城的老皇上对此十分震怒,痛骂参与闹事的京旗都是不识大体的混账东西。

  在这关键时刻,然给朝廷脸上抹黑。

  不过,骂归骂。

  米价确实下降了,又回到了30文。

  而且这件事,引起了朝野的极大关注。

  一个早已存在,但大家都不愿正视的隐患,终于被摆到了台面上――京师缺粮!

  六部堂官,会同军机处大臣坐到了一起,商议此事。

  “和大人您兼着户部,请问没了南方的漕米,京师的粮食供应该怎么办?”

  “北方各省田税每亩加1钱,以补缺口。另外户部已经向福建省大员府行文,要求大员知府组织粮船入京。”

  “可行否?”

  “大员地多,人少。当地米价贱,运到京城是双赢。大员农夫多得银钱,京城米价也会下降。”

  礼部尚书点点头,姑且认可了这个解释。

  增收,那也是大员的官绅。

  但只要京城能增加粮食输入,其他都不重要。

  ……

  于敏中突然慢悠悠说道:

  “老夫担心还是不够。”

  “于大人请讲?”

  “湖北,江西两省历来都是产粮省。可湖北被教匪折腾的够呛,估计一两年内恢复不了元气。江西嘛,暂时也指望不上。”

  众人默然,这都是事实。

  九江失陷恐怕只是时间问题。吴军即使一时无法占据江西全省,只要扼住九江城,就封死了粮食北上最便捷的通道。

  除非先运到湖北襄阳,再进入南阳平原走陆路一直运到京城。

  这样的运粮路线,100斤粮到京城还剩下多少?

  至多20斤!

  其余的都在路中被消耗掉了,民夫要吃,骡子也要吃。

  有人摘下暖帽,默默的叹了一口气。

  难呐!

  ……

  半晌,和开口:

  “再苦一苦豫、苏两省的百姓吧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liu.cc。第六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li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